干呕的概述
干呕简介
干呕的基本征候特征为欲吐而呕,无物(或仅呕出少量涎沫)而有声。多由胃失和降,气逆上冲引起的。临床应分寒热虚实辨治,而以和胃降逆为要。
干呕基本知识
是否属于医保:什么是医保疾病?
发病部位:口
传染性:无传染性
多发人群:无特殊发病群体
相关症状:口苦,腹胀,腹满,肚子疼,口渴引饮
并发疾病:脑血管瘤,脑囊虫病,垂体性侏儒症,副鼻窦炎,发作性睡病
干呕诊疗知识
就诊科室:中医科
治疗费用:市三甲医院约(1000——5000元)
治愈率:90%
治疗周期:20-30天
治疗方法:饮食、药物、中医治疗
相关检查:暂无相关资料
常用药品:阴虚胃痛颗粒,阴虚胃痛胶囊,阴虚胃痛片
干呕去医院必看
最佳就诊时间:无特殊,尽快就诊
就诊时长:初诊预留1天,复诊每次预留半天
复诊频率/诊疗周期:门诊治疗:每周复诊至口苦消失后,不适随诊。
就诊前准备:建议,就诊前一天晚8点起禁食,就诊当天选择8:00~9:00时段空腹就诊。
干呕的症状
干呕有哪些症状?
向您详细介绍干呕症状,尤其是干呕的早期症状,干呕有什么表现?得了干呕会怎样?
干呕症状
典型症状:患者有呕吐的声音、动作,但有声而无物吐出,或仅有涎沫而无食物吐出。
干呕症状诊断
胃实热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外邪侵袭,化热人里,客于阳明,与谷气相搏,逆而上冲所致。
[症状] 以干呕频频不止,其声洪亮,腹满作痛为证候特征。伴有大便秘结,口渴引饮,舌质红、苔黄燥,脉实大。
胃虚热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病后余热未尽,或误用燥药,胃阴受伤,胃气上逆所致。
[症状] 以干呕频作,心下痞塞,口苦心烦为证候特点。伴有腹满作痛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胃寒实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外感寒邪,直中胃腑,或过食生冷,寒凝气滞,胃气上逆所致。
[症状] 干呕声音低弱,脘腹冷痛为证候特点。伴有呕出少量涎沫,苔白,脉沉弦。
胃虚寒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外感寒邪或脾胃素虚,或过用寒药克伐胃气,胃气上逆所致。
[症状] 干呕声低弱,心下痞满,大便溏泻为证候特征。伴有饮食不香,少气懒言,口淡不渴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肝郁型干呕
[病因] 多由忧思郁怒,致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胃气上逆所致。
[症状] 以干呕声不扬,时作时止,每随情
干呕的预防
干呕的鉴别
干呕的治疗方法
干呕怎样治疗?
向您详细介绍干呕的治疗方法,治疗干呕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。干呕应该吃什么药。
干呕诊疗知识
就诊科室:中医科
治疗费用:市三甲医院约(1000——5000元)
治愈率:90%
治疗周期:20-30天
治疗方法:饮食、药物、中医治疗
干呕一般治疗
干呕辨证论治
- 干呕一般治疗
干呕西医治疗
西医一般主张用口泰、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,含服华素片、安吉含片等。对于肥厚增生性咽炎,可采用激光、微波、冷冻等方法治疗。
- 干呕辨证论治
干呕中医治疗
【内疗辨治 】
胃实热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外邪侵袭,化热人里,客于阳明,与谷气相搏,逆而上冲所致。
[症状] 以干呕频频不止,其声洪亮,腹满作痛为证候特征。伴有大便秘结,口渴引饮,舌质红、苔黄燥,脉实大。
[治法] 清热通腑,和胃降逆。
胃虚热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病后余热未尽,或误用燥药,胃阴受伤,胃气上逆所致。
[症状] 以干呕频作,心下痞塞,口苦心烦为证候特点。伴有腹满作痛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[治法] 养胃生津,和降冲气。
胃寒实型干呕
[病因] 由于外感寒邪,直中胃腑,或过食生冷,寒凝气滞,